报告人:徐国祥
报告地点:数学与统计学院415报告厅
报告时间:2020年01月12日星期日10:00-11:00
报告摘要: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把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主攻方向,把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所带来的活力注入到内需提高、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等社会重点领域,从以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以知识、人才、科技等创新驱动的方式转型;从以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以内需为主导,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方式转型;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型;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双引擎推动的方式转型;从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方式向“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型;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方式向效率公平并重、更多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方式转型;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向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
本研究探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的编制与计算、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能力测算结果及其分析等。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一个指标系统组成,包括子指标体系和若干个具体指标组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测算的目标年份设定为2020年,采用“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方法和“多目标归一”指数合成方法,指数值介于0到100点之间,越接近100点,就说明越接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目标。本研究编制了全国31个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评价指数。
主讲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评委、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证券交易所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分中心主任等职。先后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曙光跟踪学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国家统计局全国优秀统计教师等称号。《统计指数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债券指数编制研究》、《证券指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分别获国家统计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金融指数产品创新及其风险控制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专著《统计指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